歡迎光臨華夏祈福網

文明起源

華夏文明源自大地灣文化、裴李崗文化、龍山文化、仰韶文化,華夏族父系Y染色體主體是O3及其支系,母系線粒體單倍群主要為M7c、F 和B4。六千年前,華夏族學會了種植小米的農業技術。糧食漸漸充足,不再像遊牧民族那樣缺乏食物,使得華夏族的人口很快的增長。於是華夏族開始為生存空間而擴張,向四方的其它民族掠奪土地,土地的爭奪也發生在華戎之間。但是對華夏族更有吸引力的是東方適於農作的肥沃土地。
根據史書記載和考古發現,華夏族是黃河流域的最早居民(現代分子人類學也有證明),華夏先民早在8000年前就在黃河流域建立了大地灣文化(甘肅天水壹帶)和裴李崗文化(河南新鄭壹帶)。又於7000年—5000年前在北到長城沿線及河套地區,南達鄂西北,東至豫東壹帶,西到甘、青接壤地帶建立了仰韶文化。再於距今約4600-4000年在分布於黃河中下遊的山東、河南、山西、陜西等省地區建立龍山文化。
華夏先民分為大大小小許多個部落,活躍於黃河中下遊。其中比較著名的首領有太昊(伏羲)、少昊(白帝)、顓頊(黑帝)、黃帝、炎帝(赤帝)、帝嚳(高辛氏)、祝融、伯益、舜帝、堯帝。其中炎帝和黃帝為共主。華夏族在黃河流域留下眾多的文明遺址。

華夏族的祖先黃帝和炎帝在中原為爭奪部落聯盟首領而爆發了阪泉之戰,炎帝部落戰敗,並入黃帝部落,炎黃聯盟初具雛形。華族從而占據了中原,開始創造華夏文明。在中原更東的山東壹帶,還有許多小部族,被稱為夷,曾經在東方有壹個夷國,被商朝滅掉,後來東方就被叫做夷,開始並無貶義。到周朝時期開始“文化”,“東方曰夷”,又稱為“東夷”,有“東夷,西戎,南蠻,北狄”,統稱“四夷”。
後來炎黃部落聯盟在涿鹿之戰中打敗了東夷集團的九黎部落聯盟首領蚩尤,把聯盟勢力擴大至今日的山東境內。後又以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為主體,與山東境內的東夷部落組成了更龐大的華夏部落聯盟,華夏族源基本固定。公元前2070~前256年黃河中下遊華夏族先後建立了夏朝、商朝、周朝。
公元前221年,秦朝的統壹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群雄割據的局面。華族的擴張目標又指向了長江以南更廣闊的百越之地。“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秦末民變中趙佗趁機割據嶺南建立南越國,漢朝滅掉了已成為藩屬南越國,終將廣大南方並入華夏直接領土,漢人的足跡到達南海之濱。
漢族於先秦時期自稱華夏,從漢朝開始又逐漸出現“漢”的自稱。因此,華夏族有了另壹個名字:漢。但原先的稱謂“華夏”並沒有消失,而是與“漢”這個稱謂壹起使用至今。二十世紀之前使用得最多的稱謂是”華夏人“。比如漢朝多以”華夏人“自居,而明朝即以“漢人”自居也以“華夏人”自居,兩個詞為同義詞。總之,漢族和華夏族作為整體族稱是自從漢朝到現在最普遍的。

來源:學佛社區網。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將予以刪除。